
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
口渴是體內輕微失水的表現。正常人每人平均耗水量為2000-2500毫升,體內物質氧化可生水300毫升,故每日應補充水分2200毫升,包括飲食中的含水量。夏天每天補充水分在3000毫升左右,才能滿足人體需要。一般成年人每天平均排尿約1.5升,通過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約0.5-1升,為了保證健康,我們每天至少應飲水2-2.5升。
喝水應該是白天和晚上都平均為原則,不要在單一小時內連續喝太多水。
早上起床
身體可能會有些許脫水的情況,因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補充水分。最好先喝一杯水,讓身體開始重新運作。其次每隔一段時間適時的為身體補充流失的水份。
一般而言,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。
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
它不含卡路里,不用消化就能為人體直接吸收利用,一般建議喝30攝氏度以下的溫開水最好,這樣不會過于刺激腸胃道的蠕動,不易造成血管收縮。含糖飲料會減慢腸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,長期大量喝飲料,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一定不良影響。
睡前少喝
睡后多喝也是正確飲水的原則,因為睡前喝太多的水,會造成眼皮浮腫,半夜也會老跑廁所,使睡眠質量不高。而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,人體流失的水分約有450毫升,早上起來需要及時補充。因此早上起床后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循環,也能促進大腦清醒,使這一天的思維清晰敏捷。
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,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,這種做法是不對的。喝水太急太快會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咽下去,引起打嗝或是腹脹,因此最好先將水含在口中,在緩緩喝下,尤其是腸胃虛弱的人,喝水更應該一口一口慢慢喝。
(注:此文章來源于網絡媒體)